飛機如何避免雷擊災害

時間:2015-08-25 08:59 作者:降阻模塊 

 

    幾天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,8月22日美達美航空一架班機本周在亞特蘭大國際機場遭閃電擊中,機尾被雷劈中,陰霾的天空頓時像白晝一樣。一位乘客正好拍下了客機被雷電擊中的一刻。所幸的是,飛機上111名乘客與6名機組員無人受傷。

     3月17日,一架由北京飛往武漢的航班,飛抵武漢上空準備降落時,在空中突遭雷擊,所幸有驚無險,最終備降長沙。

4月10日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,英國洛根航空公司一架由英國阿伯丁飛往設得蘭群島的客機,在空中被雷擊中。機長在緊急關頭將俯衝向下的飛機拉起,飛機隻差7秒便衝落滿布浮冰的北海。

    今年,全球已經發生了多起飛機被雷電擊中的事故了,那麽飛機真的會誘發雷電嗎?

    飛機會誘發雷電嗎?

    這並非個例。“每架正常運行的飛機幾乎每年都要遭到一次雷擊。”民航公司相關人員此前有過證實,飛機遭遇雷擊的幾率與季節及飛行航線有很大關係。據我國相關部門統計,飛機平均每飛行1萬小時就有可能被雷擊中一次。而根據國外的統計,飛機日利用率如若達到7小時,每12個月就可能被雷擊中一次;飛機日利用率如若達到10小時,每10個月則可能被擊中一次。

     科學研究發現,大多數(90%)擊中飛機的雷電都是由飛機觸發的,且剩下的10%(自然起始的雷電)在擊中飛機的過程中,飛機自身導致的電場畸變也起到了關鍵作用,它會促使放電更易產生,從機體上起始的“先導”會朝向雲中起始的“先導”發展,進而導致最後的雷擊。

     根據統計,飛機遭雷擊多發生在上升與下降階段,多發的高度範圍在3500米至5000米之間。當處於-5℃至0℃的溫度層、濃積雲和積雨雲附近,在雲中伴有中度顛簸或遇到降水時,飛機都可能遭受雷擊。飛機處於上述區域,可能會成為雷電中的一個導體。當飛機接近帶電中心時,從雲中出來的發展中的“先導”能使飛機受到感應而產生“閃流”;當飛機與雲層的“先導”連通時,電荷便流過飛機,如果“先導”與地麵連通,會形成強烈的回擊。回擊帶有巨大的響聲和電流,是造成飛機損傷的主要因素。

    飛機能安裝避雷針嗎?

    雖然飛機會遭受雷擊,但大多不會導致災難性後果。“這主要是由於目前商用飛機外殼為金屬材料,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,飛機內部的人員和設備相對比較安全。” 呂偉濤說,但這不代表飛機遭遇雷擊沒有任何損傷。飛機並不是完全屏蔽的“法拉第籠”,上麵有很多開孔,部分區域是非金屬的(如飛機前部的雷達罩),還有一些天線是外露的,雷電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仍然可能導致嚴重損害。另外,強烈的雷電流也可能導致金屬熔化。

     為了避免遭受雷擊,是否可以在飛機上安裝避雷針呢?事實上,避雷針的作用是吸引附近的閃電擊中它,並將雲中的電荷通過良好的導體釋放到地下,從而保護建築物及其內部的人和設備不受損害。而飛機在天上飛行時和地麵無接觸,即使安裝了避雷針也無法將電荷釋放到地麵,反而會增加飛機被雷擊中的概率。

    針對飛機本身,目前采取的避雷方式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采用良導體把機殼不良導體的部分加以連接或遮蓋,以疏導電流。由於飛機是由輕質金屬構成,且機體麵積很大,在與空氣摩擦以及帶電體感應下,很容易成為巨型靜電儲電體。在空中飛行時,飛機由於靜電屏蔽,電荷聚集在機殼表麵,這些電荷必須設法釋放,否則到了地麵容易造成損害。這就需要第二種方式,利用機身或機翼伸出的放電刷放電。放電刷安裝在飛機表麵外型尖端部分。電荷集中在飛機外表比較尖、薄的邊緣區域,如果沒有放電刷,在電荷積累到一定能量時將導致機體與空氣之間的擊穿放電。

   飛機最好的避雷方法對於飛機來說,避免雷擊危害的最有效辦法就是躲避!如果發現雷電,盡量選擇繞飛,如果繞飛成本過高,或根本繞不開,那麽航班隻能返航或備降。

   藍澤防雷提醒:飛機上無法安裝避雷針,但機場建設卻是要做好各方麵的防雷工作。不管是在空中還是在陸地,雷電不可避免,做好防雷工作是首要關鍵!